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热点
兴趣班要从兴趣说起
2024-08-14 11:32:45大众网 编辑:王誉林

艺术素养和思维训练,成为现代家庭最关注的育儿方向。当补习班被“叫停”之后,兴趣班“卷”了起来。

兴趣班,主要是指舞蹈、美术、钢琴、围棋以及乐高、思维课等开设于常规校园课程之外的教育项目。近几年,兴趣班的赛道越来越宽,基于这样的兴趣项目,行业内还拓展出了各类比赛、考级等考核机制。家长们选择兴趣班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够在兴趣班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操并得到快乐。但当孩子在多个甚至数十个兴趣班中“游走”,不断增加课时来赢得比赛、考级、越级时,孩子就被一个个兴趣班“套牢”了,这是否背离了兴趣培养的初衷呢?

兴趣班只是一个途径、一种工具

大部分的兴趣班,可以简单分为三个类别。一类是美育或者说艺术素养教育,比如钢琴、舞蹈、美术等,通过学习一样特长来培养孩子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感悟力;另一类是体育运动类课程,比如体适能训练、篮球课、网球课等,在课程中学习某类具体的运动项目,达到强身健体或者培养专长的目的;最后一类是思维类课程,比如乐高课、编程课、桌游课等,用玩游戏的方式训练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大部分的家长在给孩子报班的时候,多是想通过兴趣班让孩子能在玩乐中学习,可以是学一门技艺也可以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

但随着考级、比赛的加持,很多家长出现了一些功利性的心态,开始希望孩子通过兴趣班拿名次、拿证书、成为佼佼者等。以至于有些孩子一周七天,几乎天天要上兴趣班、苦哈哈地去练习乐器、心态紧张地去参加考级,在不断“赶时间”的上课中,孩子们收获的或许只是未经思考的知识,失去的却是最原始的快乐和童真。

这样的兴趣班“内卷”背离了“兴趣”这个初衷。其实,兴趣班只是一个途径、一种工具。一方面,通过兴趣班的学习,孩子可以更好地培养一种学习知识的内驱力,要知道学习能力、审美教育以及艺术鉴赏,这些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都是自发的,需要孩子在相对没太大压力或者说兴趣比压力更大的前提下去上课、学习。孩子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从无到有、从0到1的自我认同感,这种获得知识的快感反哺孩子的求知欲,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另一方面,兴趣班也是培养孩子自信的途径。青少年的自信需要在一次一次的成功经验中累积起来,当孩子通过对一门技艺的学习,发现自己的优势与长项,找到自己的爱好,这就成为了一个“自信经验值”累积的工具,进而影响他的学业、生活以及基本价值观的塑造。

似乎拿到那一纸证书成为了兴趣班的最终目的

当然,兴趣班的“卷”,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家长们“鸡娃”的心,还有一些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随着艺体类培训市场越来越火爆,相关的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对应的比赛项目以及考级等随处可见,几乎每一类兴趣班都有自己的考级体系,在“培训、考级、升学”的“一条龙”设计中,家长们不断被“绑架”,似乎拿到那一纸证书成为了兴趣班的最终目的。

其实,很多兴趣班的考级,并没有官方背书,专业水准良莠不齐,收费标准也比较混乱,例如许多钢琴比赛的主办方及颁奖机构就是琴行本身等。这背后的底层逻辑不是围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而设定的,而是将培训、考级、比赛作为了一门“生意经”。

近两年,我国针对非学科类培训的治理始终没有止步。2022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就印发了《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但是由于兴趣班培训处于一个准入门槛低、需求量较大的行业状态,而从事校外培训所需要的资质和相应的管理规制等还有所缺失,所以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监管体系,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加强监管力度、持续发力。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或许没有一定明确的定义,但是当孩子和家长疲于奔波在一个又一个的兴趣班中时,或许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兴趣培养的初心是什么。考级、比赛、升学加分固然重要,但兴趣班不应该脱离“兴趣”,孩子当用兴趣班来体验学习的快乐,找到自信的自己,收获学习的力量。

海报新闻评论员 张静宁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新闻邮箱:wfgdxmt@126.com
版权所有 ©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