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积雪图》(资料图片)
谁人识得燕龙图
◎魏辉
中国的历史上很少有像他这样的人。他几乎是一个全才。
他不仅是画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还是音乐家、发明家、工艺师、海洋研究学者,还是政绩卓著的官员。
他在每个领域都出类拔萃,有所成就。
他叫燕肃,北宋时期青州人。
中国的达·芬奇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先生在《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说:“燕肃是个达·芬奇式的人物。”
李约瑟,190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95年去世,是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等著作影响深远。
燕肃,生于公元961年的青州,1040年去世,活了近80岁。
达·芬奇,生于1452年的意大利,去世于1519年,活了67岁。
燕肃比达·芬奇早了差不多五百年。
达·芬奇之后再过五百年,世界上的人们大多知道达·芬奇,却没有多少人知道燕肃。
李约瑟先生将燕肃与达·芬奇并列在一起,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他们都同时拥有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双重身份。一般来说,科学讲求理性与逻辑,艺术要求感性与激情。燕肃与达·芬奇他们两个人,感性与理性、逻辑与激情,兼得。
燕肃与达·芬奇,两人生活的年代不同,国家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但是他们都有过穷苦的生活经历,他们都才华横溢,勤奋务实。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13岁左右开始学习素描、绘画与雕塑,表现出超出常人的才智。他没有钱,因此不得不以建筑师、金属铸造工等工作来养家糊口。达·芬奇以天才的绘画、卓越的思想在美术史、科学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具有画家、雕塑家、工程师、建筑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等多重身份。他画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都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画作。
恩格斯曾这样评价达·芬奇:“他不仅是大画家,而且是大数学家、力学家与工程师,他在物理学各种不同的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
燕肃6岁时丧父,家庭贫困,年轻时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但他性格坚韧,通过不断地学习考中进士。先后在陕西、四川、河南、广西、广东、浙江、安徽、河北等地做官,生活过的地方遍及大半个中国。宋仁宗时燕肃出任龙图阁直学士,官至礼部侍郎。
在此期间,燕肃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展露才华。他研究海潮,绘有《海潮图》,著有《海潮论》;他发明莲花漏用以计时;他造出指南车用以辨方向、设计了记里鼓车计算里程。他在太常寺管理礼乐,还写了几千篇诗歌,画了很多画,水平极高,被收入《宣和画谱》的就有三十七幅,后世的评论家称燕肃为中国文人画的先驱者之一。
在科研方面,达·芬奇的研究成果偏重于理论,燕肃的研究成果偏重于实用。
作为古代中国的文人士大夫,燕肃的主业是做官,写诗、绘画、搞音乐、搞发明创造都算业余爱好。
燕龙图
史书上记载:燕肃,字穆之,青州益都人。
他因为做过龙图阁直学士,后人又称他为“燕龙图”。
宋朝,做过龙图阁学士的人有很多,苏东坡做过龙图阁大学士,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只有两个人被后人用这个官职称呼他们——一个是“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包拯,另一个就是燕肃“燕龙图”。
燕肃与包拯一样,也是一个为民着想、敢于直言、公正无私的官员。
燕肃出生的前一年,即公元960年的正月,赵匡胤在开封附近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
燕肃的父亲叫燕峻,在燕肃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倒下了,燕肃的母亲靠缝补、做零活儿来维持生计。他们生活贫寒,但是小燕肃是一个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少年,他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强的性格,他通过自学、外出拜师游学,不断增长自己的学问和见识。经过不懈努力,在他差不多四十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进入了宋朝“公务员”的行列。
燕肃考中进士后,有了“编制”,开始了自己的“宦游”生涯。他进入官场的第一站是陕西凤翔,任职凤翔府的观察推官。当时在凤翔担任知府的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寇准,燕肃的博学务实得到了寇准的信任和赏识。
据记载,有一次寇准观看“柘枝舞”表演,艺人在演出过程中,有一鼓环忽然脱落,问了很多工匠皆不能修。这时候燕肃站了出来,他“请以环脚为锁簧纳之”,则坚固不脱,寇准大喜。以前的文人士大夫,除了熟读圣贤书之外,估计在生活中动手能力强的没有几个,燕肃这个新来的不算年轻的“公务员”让寇准刮目相看。在燕肃此后的政治生涯中,多次得到寇准的举荐。
此后,燕肃辗转各地任职,他的勤奋务实、刚正不阿得到了各方人士的称赞。
比如,燕肃在任临邛知县(今四川邛崃)的时候,下查民间疾苦,了解当地刑狱。为防止衙役因为去传讯原告被告的时候敲诈勒索,由此造成冤案,燕肃决定更改祖制,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燕肃在明州的时候,明州民风彪悍,人们喜欢打架。燕肃“下令独罪先殴者,于是斗者为息”。燕肃到任后下令,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于是打架的人渐渐少了。
燕肃在担任刑部侍郎时,当时的政策规定:凡是判死刑的,地市级的州郡政府就可以直接决定。这样不免就会存在一些弊端。燕肃向皇帝建议说凡处死刑的人,在官府执行之前必须向朝廷复奏获得批准,才可实行。这样就会使得一些判死刑的人有机会复奏,经中央再议,判死刑的人大多免死。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燕肃的这一举动救了很多人。王安石称燕肃是“仁人义士”,欧阳修称他为“为人宽厚长者”。
发明家
燕肃在各地任职的过程中,搞了各种发明创造。
他精通天文历法。1030年,他在旧刻漏的基础上,经过仔细研究,创制了新的“莲花漏”。据《青箱杂记》记载,燕肃发明的“莲花漏”计时器,下有金莲承箭,上有铜鸟注水,水浮箭升,从箭上的刻度,就可看出时间的变化和节气的到来。1036年,他的这一科研成果颁行全国使用。
苏轼在《徐州莲花漏铭并序》中说:“故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燕公肃,以创物之智闻于天下,作莲花漏,世服其精。凡公所临必为之,今州郡往往而在,虽有巧者,莫敢损益。”
1027年,他任工部郎中时,创造了指南车与记里鼓车。指南车是一种指示方向的双轮独辕车,是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制造的,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记里鼓车早在晋时已有制造,但后来失传,燕肃重新设计而成。车涂以赤色,四面绘花鸟。有上下两层。车行1里,则上层木人击鼓;车行10里,则下层木人击镯。
燕肃更重要的成就,是对潮汐规律的研究。他利用在沿海州县当官的机会,到过廉州、雷州、化州、恩州、广州、惠州、潮州、越州、明州等地,对各地海潮进行观察、分析,于1022年写出了《海潮论》,并绘制了《海潮图》。《海潮论》首先对海潮形成的原因作了论述,还对潮候进行推算,指出每天海潮涨落时间,其所举的数据都非常精确。
《海潮论》与《海潮图》为当时渔业生产和水上交通提供了可靠资料,保障了人民生活。
画家
画家,这可能是燕肃当年最不看重的一个身份,一千年后,却是人们提到他时最重视的一个标签。
宋朝的绘画艺术,是后人无法超越的高峰阶段。宋朝连续几代皇帝都热爱绘画,具有很高的鉴赏水平。宋太祖时期就开始设翰林图画院,先后集中了很多名画家,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等都喜爱绘画艺术,到宋徽宗时,直接自己画画,而且绘画水平远超很多宫庭画师。
在这种氛围之下,宋朝涌现出了很多艺术大家,燕肃就是其中的一个。
苏东坡在《跋蒲传正燕公山水》中称,燕肃的画有诗的韵味。
北宋初期著名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价燕肃:“文学治行外,尤善画山水寒林,澄怀味象,应会感神,蹈摩诘之遐踪,追咸熙之懿范。”
其中提到的“摩诘”是王维,“咸熙”是李成,都是绘画史上开宗立派的人物。从中可以看出,燕肃的画,有王维的神韵,有李成的风范。
燕肃一生多处为官,走南闯北,这也为他在绘画上开拓了眼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师法自然,临摹写生是画家创作的重要一环。大山大河、山川异域,燕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画在笔下。
毕竟是业余爱好,与专业画家相比,燕肃的画作数量并不多,但是水平很高,精品很多,大部分都被官府收藏了。据记载:“公画与所藏古笔仅百卷,皆取入禁中,故人间所传图轴几希矣。”由此可见,北宋时期,燕肃的画在民间的就不多。
后人评价燕肃的画:“山水寒林蹈摩诘之遐踪,逼咸熙之懿范,始作生竹超然免于流俗,文学治行缙绅,推之胸次潇洒,巧思过人。林木萧森,叶脱草枯,山空露骨,高士推窗远眺,抱挹清新之空气。”
燕肃的画除了有王维、李成之风外,他画的竹子超然不俗。他巧思过人,在他的笔下,林木萧瑟,森然有序。画中秋天的山林,叶落草枯,山高云阔,有高士推窗远眺,一片清新扑面而来。
《宣和画谱》记载燕肃的画,“今御府所藏三十有七:春岫渔歌图一、春山图四、夏溪图二、秋山远浦图一、冬晴钓艇图二、雪满群山图三、寒林图一、大寒林图二、小寒林图二、履冰图一、江山萧寺图二、古岸遥山图三、送寒衣女图一、状牛头山望图一、渡水牛图一、双松图二、松石图一、写李成履薄图二、雪浦人归图四、寒雀图一。”
另外,当年太常寺有燕肃画的屏风,刑部、景宁坊等处,有燕肃的画壁之作。
王安石对燕肃评价很高,他曾写诗句:“燕公侍书燕王府,王求一笔终不与。”说的是燕肃不愿意阿谀奉承,面对王公显贵的请求,不肯为他画一笔。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燕肃的风骨。
此外,燕肃还顺手写了几千篇诗文,流传至今的仅有几首,其中,《赠惠山庆上人》里有这样几句:
像阁磬敲清有韵,苏庭云过静无踪。
相逢多说游方话,知老灵山第几峰。
钟声响起,白云飘过。千年之后,谁人识得燕龙图?
编辑:徐红云
来源:潍坊日报
一审:徐红云 二审:李丽雪 三审:李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