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望海听风丨王高塔的前世今生
2025-02-10 11:32:54 编辑:平小娜

王高塔的前世今生

□李守亭

  出寿光市区,北行不到20公里,便可望见一座宝塔,在广袤的寿北平原上拔地而起,巍然耸立,雄伟壮观。它,就是闻名遐迩的王高塔。我的老家王高三村,就在塔西不远处。那里有给我生命的父母,还有伴我成长的热土。

  现在的慈化寺及王高塔,是2010年后在原王高塔遗址往东约1公里处新建的,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塔寺重建基本参照原有形制、布局和规模,新建成的慈化寺既古朴典雅,又富有现代建筑风格,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流光溢彩,寺门金顶红门,古香古色,庄重肃穆。新建成的王高塔高69.9米,九层八棱,红白相间,比昔日古塔更高更美了。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我,没有见过王高塔,却是听着王高塔的故事长大的。“王高塔,十八盘,一口气,数不完,谁数完了做神仙,嘎啦嘎啦一盘,嘎啦嘎啦两盘……”这是在家乡流传甚广的民谣,我小时候不止一次听长辈说起,也不止一次说完了“十八盘”,却没做成神仙。我们知道这是忽悠人的,没人当真,但对“十八盘”,当时我心存疑惑,为什么是“十八”而不是别的数字呢?奶奶给我讲“撒砖成塔”的传说,消除了我的疑惑。

  传说很久以前,夜深人静时分,王高村东南高地上,一位白胡子老爷爷飘然而至,打开胳膊上挎着的蓝印花布大包袱,里面是一块块蓝色的方砖。老爷爷拿出砖铺放到地上,摞了一层又一层,建造起宝塔来。一包袱砖还未用到一半时,恰巧有位孕妇路过。老爷爷匆忙封了顶,眨眼不见踪影,只留下一座七层宝塔。神仙造塔本来要建十八层,只完成了七层。

  之前,王高塔只是一个传说,我无缘得见真容,只能从历史典籍中略窥一二。

  王高塔是昔日“寿光八景”之一,称“王高银刹”。古塔所在寺院,名为慈化寺。先有慈化寺,后有王高塔,因坐落在王高村东南高地上而得名。经考证,古寺与济南灵岩寺属同一时期建筑,早已荡然无存。据旧《寿光县志》载,塔前有古碑二,一碑额书有“大魏重修慈化寺”。大魏属南北朝时期,据此推断,古寺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另一碑额刻有“金大定重修”,碑下落款“县知事藏布录花”,余字无法辨认。

  据《寿光县志》载,塔高32.4米,最低一层直径11.3米、周长35.5米、墙厚2.2米。塔七层八棱,二至六层共有20个虚门,20个虚窗。二至五层中空,六七两层实心。塔顶有一圆石如磨盘,封顶圆石上部凸出部分远看像蘑菇,约半米高。用石块和大型青砖砌成,底部周长35.5米,最低一层高约4.5米,南北都有拱门,可通行。中间有一口深水井,一尊佛像坐于井口,高约2米,慈眉善目,端庄威严。佛像乃佛祖释迦牟尼像,即如来佛,民间俗称佛爷。佛像抗战时期受损。1956年,在王云生(寿光市王高镇王高村人,寿光早期的共产党员,历任寿光县委书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等职)的建议下,县政府拨款维修王高塔,塔里沉睡多年的铁佛也被扶正重塑。

  据传王高塔是山东境内泰山以东最高的古塔。塔寺建筑气势恢弘,雄伟壮观,四季香火不断,特别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庙会,吸引四乡八疃乃至潍县(今潍坊)、广饶等地善男信女纷至沓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每逢庙会,都要请上戏班子唱大戏五天,每天都有踩高跷、耍狮子、玩魔术的,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可惜后来慈化寺曾遭大难,寺毁僧散,但王高塔尚在,农历四月初八的庙会依然如故。直到后来,王高塔被炸毁,化为一片废墟。废墟的塔砖上刻有“雅尔孝造塔”和“治平元年”字样。“治平”是北宋英宗皇帝赵曙的年号,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距今960多年,由此说明王高塔应始建于北宋,或在北宋时重修过。另据说,塔砖大部分被拉到王高小学,盖了十几间教室。

  冬雪后,古刹银装玉琢,矗立高地,洁净傲然。明代张僎作诗《王高银刹》:“古塔半天起,隆冬洒飞雪。彤云笼孤峻,玉峰耸皎洁。神境会双清,冷风吹冻月。”清代李振栝作诗《月夜登王高塔望海》:“腊屐登临足胜游,蟾光斜挂碧峰头。波心倒卷翻银浪,又共沧溟万里流。”清代王高举人王振翮作诗《复登王高塔》:“锡杖凌空次第游,鹤踪重印塔峰头。一声长啸苏门响,遥看青山绿水流。”邻村有位在清代任湖北建始知县的尹可谟,作诗《咏王高塔》:“崚嶒宝塔倚天东,倒影平原动朔风。怪得村居名百尺,横遮月色碍寒空。”古诗道不尽千年古刹当年的雄姿,说不尽慈化寺旧时的繁盛,只可惜漫长岁月让佛寺荡然无存。

  进入新世纪,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盛世重修古塔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促进文旅产业发展,2010年,当地政府提出了重建慈化寺的设想,规划获上级批准,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方方面面慷慨解囊,慈化寺和王高塔终于重新落成,雄姿再现。

  王高塔是王高的象征,常被家乡人引以为豪,成为心灵的寄托。这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涌现出众多彪炳史册的风云人物。王高虎头鸡、王高包子等地方特色浓郁的传统美食,也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悠悠岁月,让繁华古寺淹没在历史烟云之中;盛世重建,让历史记忆重现美好人间,为我们留住了乡愁,赓续了文脉。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此心安处是吾乡。红尘滚滚,世事纷扰,需要沉下心来,寻一方净土,抚慰受伤的心灵,温润浮躁的性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来我的家乡,走进这寺,登上这塔,你便安然。

编辑:平小娜

一审:平小娜 二审:魏慧聪 三审:李中伟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