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新闻
历史建筑讲故事 | 在潍坊风筝博物馆感受“会飞”的魅力
2025-03-11 17:07:17 编辑:王洁钰

  

新派讯 潍坊风筝文化源远流长,若想了解风筝,位于奎文区的潍坊风筝博物馆是最佳去处。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领略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风筝文化。3月7日,记者实地探访潍坊风筝博物馆,感受这座历史建筑“会飞”的魅力。

潍坊风筝博物馆

站在潍坊风筝博物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侧巨幅的浮雕壁画。壁画以潍坊风筝为主题,图案精美,色彩斑斓,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让人对风筝越发心生向往,恨不得立刻踏入馆内,一探究竟。

今年61岁的潍坊风筝博物馆退休职工卢岱阳介绍,20世纪80年代,博物馆初建时,两侧原本是两层窗户的设计,后来为了更好突显博物馆的特色与主题,馆方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将其改为如今的壁画形式,为博物馆增添了更多艺术气息与文化底蕴。

浮雕壁画

潍坊风筝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风筝博物馆,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风筝专题馆,始建于1987年,198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

作为中国首座风筝类专业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建筑本身便是一件艺术品。从整体布局来看,博物馆的平面设计对称工整,严谨而不失灵动,展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理念。屋顶设计尤为独特,主体采用盝顶结构,局部则以蓝绿色硬山顶点缀,屋脊之上,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蜿蜒盘旋,气势恢宏,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与希望。

这条巨龙的设计出自潍坊雕塑大师陈修林之手,龙头高达2.7米,面朝白浪河,威严而庄重。起初,金龙由陶瓷材质精心烧制而成,但考虑到陶瓷的承重限制,2011年,博物馆方面决定将其更换为轻质金属材料,既保留原有的艺术美感,又确保安全稳固。屋顶的瓦片使用江苏特产的孔雀蓝琉璃瓦,这种瓦片光泽感强,具有极佳的防水性能和安全性,即使从很远的地方望向博物馆,也能一眼识别出其琉璃瓦的雅致蓝韵

卢岱阳认为,整个建筑风格是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借鉴了古代屋面的特点,巨龙加孔雀蓝琉璃瓦的搭配,使博物馆从空中俯瞰时似蛟龙遨游长空伏而又起,设计风格在国内独树一帜,是“世界风筝都”的标志性建筑。

潍坊风筝博物馆一楼大厅

走进博物馆内部,浓厚的风筝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大厅中央悬挂着潍坊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风筝——“中华巨龙”龙头蜈蚣风筝。这只风筝体型庞大,龙头高4.2米、宽3.6米,全长280米,宛如一条巨龙在空中翱翔,令人叹为观止。卢岱阳回忆,博物馆刚建成时,这里原本是一个天井,中央设有一座假山,游客无法进入参观。1998年,博物馆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天井被垫高,改造成一个宽敞明亮的展陈大厅,使这件珍贵的艺术品得以更好地展示给世人。

在一楼展厅,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风筝琳琅满目,软翅、硬翅、板式、筒式、串式风筝各具特色。绘有中国四大美人形象的硬翅人物风筝、以八仙过海为题材制作的串式风筝……每一只风筝都表现出了风筝艺术的独特风貌和精湛技艺。抬眼望去,风筝环绕,置身其中,让人流连忘返。

卢岱阳详细介绍了各个展厅的功能布局以及世界各地风筝的特点,从中国传统风筝的精致细腻,到欧美风筝的创新大胆,再到日韩风筝的简约,每一件展品都讲述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风筝故事,让人在赞叹之余,也深刻感受到风筝文化跨越国界的魅力与影响力。

在不同展厅参观时,卢岱阳还提到了展览方式的革新。从最初的墙面铁丝悬挂,到后来采用简易展橱,再到如今先进的立体展柜,每一次改进都凝聚着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展品保护的用心与对参观者体验的重视。这些变化既提升了展览的专业性和观赏性,也让风筝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了更好的展现方式。

立体展柜

“承载风筝文化精髓,讲述风筝故事,传递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梦想。”采访最后,卢岱阳如此总结潍坊风筝博物馆。的确,在这里,每一根细线、每一片彩绸,都在诉说风筝的千年传奇,让参观者在风筝的世界里“自由飞翔”,感受飞上云端的艺术之美。


新派融媒体记者:马宇琪/文图 王峤/视频

实习生:闫康宁

编辑:王洁钰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中伟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新闻邮箱:wfgdxmt@126.com
版权所有 ©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