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设施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昌乐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动设施农业向数字化、现代化转型升级,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春分过后,在潍坊自然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设施农业大棚里,一垄垄整齐的西红柿苗茁壮成长,翠绿的藤蔓沿着绳索向上攀爬,十分惹人喜爱。“大棚里安装了人工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只需按下按钮,便可实现温、光、水、肥自动化控制。”公司技术员梁其灿介绍说,“这套系统是我们公司与科研院校联合研发的,可以说是将科技元素融入到西红柿种植的全过程。”
潍坊自然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在操控“AI+5G”人工智能种植系统。
据悉,潍坊自然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西红柿科技小院,成功探索“有机栽培+限根栽培+匮缺灌溉+自动化控制”高品质番茄种植体系,结合“AI+5G”人工智能技术实施数字化种植,节省人工30%以上,投入品利用率提高30%以上,同时品质也显著提高,“AI+5G西红柿智能种植系统”入选潍坊首批数字农业十大典型应用场景。
通过“智慧赋能”,让设施农业尽显“科技范”的不止西红柿科技小院。位于五图街道归源山庄的设施农业大棚里,不仅有红彤彤的草莓点缀绿叶间,更有火龙果、蜜柚等南方水果垂挂枝头,慕名而来的游客正尽情享受采摘游的乐趣。
游客在昌乐县归源山庄的设施农业大棚里享受采摘乐趣。
火龙果、蜜柚这些南方的“娇客”如何会在北方安了家?其中自然离不开科技支撑。“‘南果北种’的关键在于打破物种地域和季节限制,但我们不能简单复制南方种植模式。”归源山庄负责人张同刚介绍说,通过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温度自动控制等技术模拟南方气候条件,让南方水果在当地成功种植。
据了解,这里已经成功种植火龙果、蜜柚、香蕉等近30种水果,各类水果的生长期贯穿一年四季,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的观赏和采摘品种,他们还打造了集种植、采摘、游学、研发为一体的精致农业综合体,蹚出了一条“农文旅学”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路。
当前,昌乐县正在全力加快设施农业改造提升工作,借助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驱动农业发展水平迈向新高度。位于宝都街道东埠郭片区的设施农业提升项目建设现场,一座座现代化设施大棚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位于潍坊昌乐宝都街道东埠郭片区的设施农业提升项目建设现场
走进种植户赵忠修的高温大棚,绿意盎然的西瓜藤蔓攀在吊绳上,一个个圆润的小西瓜掩映在绿叶之间,长势喜人。“再过几天,这批早春西瓜就能上市了。”赵忠修说。
种植户赵忠修正在新建的高温大棚里观察西瓜生长情况。
高温大棚有效解决了当地从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期间,因低温、寡照、阴雨雪等天气带来的影响西瓜生长等问题,为西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提升了西瓜产量和品质。
昌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付尝介绍,他们县统筹利用各级政策资源,统一流转土地,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4.93亿元的设施农业改造提升项目。项目规划建设8个高标准园区、1862个高温大棚,引领带动全县设施农业更新换代。
新派融媒体记者:付生/文图
通讯员:张磊 刘宁宁
编辑:赵越 王洁钰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