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早上八时,潍坊城区曹家巷早市上弥漫着人间烟火,太阳将半条老街的石板路照亮,肉火烧铺的土炉里飘出焦香,周边的居民拎着刚买的早餐、蔬菜来来往往。你若问一句忆荷园在哪,他们或许会停下脚步,微微一怔;但你要是问起荷花湾,对面的人便会立马眉眼舒展:“往北走到头,右拐就到了。”
沿曹家巷步行向北,市声渐隐,行至东大街,跨过曹家巷社区的铁门,一方青砖围合的文化广场便出现在眼前。一座镌刻着许世友题词的石碑,如一部展开的史册,将1948年那个春天娓娓道来。
也是这时节,山东兵团9纵27师79团5连的战士们在荷花湾阵地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三排排长杨学良半跪于地,手持冲锋枪指向东南;少年战士背抵断墙,将最后一枚手榴弹扔了出去……160名战士突入城内,依托荷花湾小学的庙宇建筑群死守阵地,面对十倍之敌的疯狂反扑,最终仅剩16人幸存。
这处挂着“荷花湾记忆”的木式长廊复现了荷花湾战斗最惨烈的时刻。指尖抚过那些将生命定格在十八九岁的战士的名字,心中是敬仰,是刺痛,更是沉甸甸的清醒:他们用生命托起的,不仅是胜利的曙光,更是如今潍坊人幸福生活的基石。
曾经的荷花湾小学早已不复存在。如今,这处广场上设立了科普宣传专栏,海蓝色的环形桌上布满了科普知识,路灯架上悬挂了各种动物的简介牌,还有健身器械、共享书屋、万花筒……每到周末,孩子们便聚在这里,或玩乐放松,或读书充电。
这座嵌入市井的社区小公园,没有恢弘的纪念碑式叙事,却在静谧的时光中将70多年前的战火记忆转化为可感知可触摸的日常。当晒太阳的老人轻声唠着日常,年轻的身影从“最忆荷花湾”的巨幅墙绘下经过,那些历史记忆,便透过日常生活在这方土地上代代传递。
新派融媒体记者:陆菁菁/文图
王峤/视频
编辑:平小娜 王洁钰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