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新闻
历史建筑讲故事 | 绿杨阴里回溯历史叠影
2025-04-09 11:28:07 编辑:平小娜

  新派讯 春日里,沿着潍坊市西环路一路向北,穿过北环路,再向北行驶不久,路过一片杨树掩映中的建筑,便是原寒亭二中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原寒亭二中校址西南侧有一座历史建筑——原寒亭二中校办面粉厂,该建筑早在2021年12月被潍坊市政府评为潍坊市中心城区第四批历史建筑。

  原寒亭二中校办面粉厂

  近日,走近这座历史建筑,红砖墙体在树木的掩映下斑驳成画。该建筑为单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87.6平方米。建筑平面呈规整矩形,屋顶为砖红色坡顶,立面采用红砖磨砖对缝工艺砌筑,后期覆盖白色涂层,搭配深灰色木质门窗。主体结构保存完整,曾进行屋顶修补和墙体修缮,现有绿色木质门窗替换原有部件,并增设电线、管道、监控等设施,其余保持历史原貌,该建筑现租给制鬃厂使用。作为反映经济自力更生和改革开放兴起时潍坊普通中学师生勤工俭学和勤工助学的建筑实物遗存,其具有重要的历史保存价值。

  原寒亭二中校办面粉厂建于1971年,潍坊市历史文化名城推介官张建国说:“那时我在一路之隔的公社铁木场当工人,学校开始建校办面粉厂,花20元买了我家一株150年老枣树树干,用车床加工成传送带轴。面粉厂事宜由校总务主任王登俊及校工张会泽主持。”学校有了规模化的面粉厂,当时影响很大,周围甚至寿光的人都来加工或直接以麦换面。“住校学生带来小麦,也可以兑换成馒头票”。1978年,张建国从铁木场考上大学,后于1984年调入原寒亭二中任教。

  潍坊市历史文化名城推介官张建国介绍原寒亭二中校办面粉厂建设时的情况。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山东省潍县第二中学(即原寒亭二中)曾在1983年1月被授予山东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称号。张建国认为,这个荣誉称号背后有校办面粉厂作为勤工俭学场所的贡献。

  张建国介绍,改革开放以后,面粉厂由几名学校职工先后承包,“2002年学校迁到寒亭城区,工厂随之停办,厂房租给制鬃个体户”。

  原寒亭二中校办面粉厂内部

  从1952年成立到2002年迁移撤并,原寒亭二中历经50年。它不仅是知识的摇篮,更承载着学子们的青春记忆,顺着记忆的脉络,学校的历史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

  1952年,经山东省教育厅和昌潍地区专员公署文教科批准,潍北县委决定建立山东省潍北中学,即为寒亭二中最开始的前身。1953年,潍北县与潍县合并,山东省潍北中学改称山东省潍县第二中学。1954年暑期迁到潍县第七区双杨店乡双杨店村西南隅,学校占地31.25亩,大华(双杨店)制鬃厂和中国人民志愿军野战医院先后在此设立。此后数年,学校经历多次更名,其中潍县第二中学(即潍县二中)最广为人知。1987年5月,学校改称寒亭区第二中学,至1999年停止招收新生,2002年8月全部撤并到寒亭区第四中学。

  原寒亭二中校办面粉厂院内现已租给制鬃厂使用。

  时光的奇妙之处在于它的巧合与循环往复。1954年暑期,当潍北中学迁到曾有大华(双杨店)制鬃厂的双杨店村,到2002年学校撤并,校办面粉厂用于制鬃,这不可不谓是一种巧合。如今,这里再次回到制鬃业。杨树在春风中轻响,工人们正将新生产的鬃刷装箱,这座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雨的建筑,仿佛时光的齿轮在这里悄然回转,又与历史形成叠影,用它那斑驳砖墙连接着不同时空。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鲁萍/文图

编辑:平小娜 张兴红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