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4月11日,“回家”——《清明上河图》重绘特展在潍坊张大功奥林匹克收藏博物馆举行。展出的《清明上河图》作品由张大功策划、青年画家冯水清按原作原尺寸重绘,历时两年九个月绘制完成,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绘画艺术。
《清明上河图》重绘作品局部
历时两年九个月,《清明上河图》重绘完成
当天,展厅一侧,散发着笔墨清香的重绘作品《清明上河图》吸引不少市民及学生慕名观展,让人大开眼界。远处看,大气磅礴;近处看,不失精致。作品再现北宋汴京的真实风貌,其线条密集复杂,景色人物细致入微,一笔一画间将北宋汴京的繁荣展现得淋漓尽致。
要在长5.28米的绢上绘制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和景物绝非易事,青年画家冯水清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在重绘过程中,冯水清付出大量心血,为了找到适合的绘画材料,他反复对比和试用,最终挑选了质地细腻、色泽优雅的绢作为绘画材料。
“这幅画创作难度很大,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只有让自己沉静下来,才能感受原作的精妙之处。”冯水清说,作品中一个个人物的描绘,虽然线条简单,但每个人物都极富生命力,创作时只有让自己置身其中、用心感受,才能与这些人物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最终,历时两年九个月,冯水清完成了《清明上河图》的重绘。
冯水清重绘《清明上河图》。
坚持寻找胜任画家多年,两人在艺术上惺惺相惜
谈起这幅作品的创作初衷,张大功表示,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有了重绘《清明上河图》的想法。“有了这个想法后,多年来我一直在全国各大美术院校寻找能胜任的画家。”张大功说,2015年,他在天津美术学院学习时与青年画家冯水清相识。那时冯水清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学习工笔人物画,受到多位名家言传身教,受益良多。张大功与冯水清在艺术上惺惺相惜,受张大功委托,冯水清决定重绘《清明上河图》这幅传世名作。
重绘《清明上河图》绝非简单的笔墨复刻,而是一次对中华文明的朝圣。数百年前,张择端以一卷长轴定格汴京的繁华烟火;数百年后,冯水清通过一笔一画的揣摩,触摸那个时代的风骨与温度。这场重绘对于冯水清而言,是技艺的锤炼,更是心灵的叩问。
展览现场
“举办这次展览,就是为了传承经典、弘扬国粹。”展览统筹、总策展人张大功说,让这幅重绘的《清明上河图》回到张择端的家乡潍坊,他如今终于圆梦。
本次展览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搭建起一座连接传统与当代的桥梁,让《清明上河图》中生生不息的市井烟火,与潍坊这片土地上蓬勃跃动的文化脉搏,穿越时光交响共鸣。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28日,有兴趣的市民可前往潍坊张大功奥林匹克收藏博物馆参观。
新派融媒体记者:郭超/文图
王峤/视频
编辑:朱明洁 王洁钰 贾春毅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