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林辛
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深入生活角角落落,我们无法落后时代的步伐选择倒退;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是我们生存的根本,我们不能罔顾自身规律选择抛弃。
秉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低碳绿色发展,已是时代的命题。
命题已给出,答案从哪里来?
8月28日—30日,在黄渤海之滨,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启幕,来自全球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政要、学者、组织等有识之士齐聚山东烟台,共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未来人与自然如何相益共进,在山东,或许能找到新的线索。
世界的课题,为何落脚山东?
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选在山东,这侧面反映了国家对山东高质量发展成果的肯定。
时间拉回2018年,山东率先开启了新旧动能转换试点的探索。五年耕耘不辍,山东在领跑未来绿色发展上,积蓄了强大的势能。
举几个宏观数据,山东“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近1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3.3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4%;近两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1.1%……
绿色低碳正在贯穿山东脉络,成为发展的主线。
趁此胜势,山东继续发力,今年出台了《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又一次吹响了绿色发展的冲锋号。
宏观的数字太过抽象,那不妨走进会场去亲历。
“相较于2006年,万华MDI单吨能耗下降了90%。”万华化学集团总裁寇光武说道。
类似万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与主流产品相比,油耗、二氧化碳排放显著降低的潍柴高端重卡发动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模型;全球首个融入“氢+5G”,9次刷新世界纪录的青岛港智慧绿色码头……
收获一个苹果,那背后必有一个果园。大会陈列的成果只是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背后的一个缩影,“绿色”已经成为山东发展的底色。
其实早在2017年,山东便在全国率先出台《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
经过不断的鼎新,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了50%,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超过45%,总量居全国第三;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指数117.1,居全国第二;产业数字化指数80.3,居全国首位;新兴产业正成为山东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支柱。
沿着绿水青山的路子,已经看见金山银山的轮廓。
会上,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范周说道:“山东旅游资源丰富,应大力开展各类低碳旅游项目,如湿地生态游、珍禽观赏游、文化山水游、休闲度假游、健身养生游等。”
是的,守护绿水青山诚然宝贵,但不能挑扁担一头重,关键还是要找到与经济价值的中庸支点。也就是要把守护生态反哺经济发展,让守护转化为财富。
近些年,从贫瘠山村“蝶变”乡村振兴样板;从小渔村转型为旅游打卡地;从无人问津转为一房难求……山东正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实践。
据统计,山东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达3500多个,乡村旅游经营业户8.9万户,仅上半年,乡村旅游就接待游客3.4亿人次,旅游收入超4060亿元。
绿色已经成为山东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绿柳炊烟、小桥流水、青石街瓦……正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印记。
在山东,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尽管生态文明建设涵盖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但天蓝、水清、环境美毫无疑问是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关系最为密切的。
一直以来,山东致力于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制定《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山东省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和约束机制等一揽子有力手段,换来的是“青绿山东”铭牌更加鲜亮。
机制长效,绿水青山才能常驻。我们不妨把时间线稍微拉长一点,可以发现山东变化有多大。
首先,是天更蓝了。过去一年,山东省细颗粒物浓度36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改善33.3%,优良天数比例 73.2%、较2017年(65.1%)提升8.1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其次,是水更清了。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3.0%,同比改善5.2个百分点;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小清河干流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均首次达到100%。全省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93.3%……
再者,是居民生活更加诗意了。黄河口国家公园加快创建,长岛列入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数量居全国第一方阵……
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口袋公园……随处可见的绿色点缀全省各个角落,富有情趣的生态图景随处可见,让齐鲁大地抬头见绿、低头有花、远眺是景。
山东的生态改善是如此迅速,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画卷,从抽象文字间搬出来化为现实。
凡所过往,皆为序章。几年来,山东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探索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勾画了样板。
面向未来,力度不减。在将来,山东依然响应时代担当,沿着绿水青山的路子走下去。让青绿齐鲁,更加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