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评论员张静宁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联,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这些随着科技进步而诞生的新型产业,正在成为新经济增长点,不断创造出新的社会生产力。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尤其重要。
从人类历史的前进步伐中看,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变革、发展和前进,无不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新质正是强调这种科学技术的革新,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区别于依靠高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生产方式,转向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路径,这更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更能迎合数字时代,更体现新时代的内涵。
中国空间站遨游太空、蛟龙潜水器探秘深海、“中国天眼”FAST巡天观测、国产大飞机C919飞向蓝天……科技创新不断迸发出新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22次提到创新,并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而创新,正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核心要素之一。
而新产业中的创新,不仅仅是狭义的科技创新,还有以科技为内核的全面创新,比如制度的创新、生产方式的创新、文化的创新等,这些层面的“新”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地区经济、人文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达到3.09万亿元,是2012年的3倍。
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收获了新的生产力。载人航天、探星探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新旧动能转换等,越来越多的重大科研成果引领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开拓出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
新质生产力为山东带来了一系列改变。2023年,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达到145.2亿元。目前,全省已建有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创建了高速列车、燃料电池、盐碱地综合利用3个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总量居全国第二位。
经过长期的坚持和革新,山东新质生产力的劲头越来越足。“海燕—X”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达10619米,刷新世界纪录;搭建新一代“智能+”海洋药物快速筛选平台,发现多个具有重要开发前景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科技创新不断在山东释放着厚积薄发的力量。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武功秘籍”,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行与进步。新质生产力为我们带来了新时代的“秘籍”,为我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高质量发展优势指明了方向。而山东,定能更快形成并更大释放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与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