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锐评
潍水剑 | 把“禁区”当“景区” 是拿生命当儿戏
2024-10-09 07:19:15潍坊融媒 编辑:张兴红

把“禁区”当“景区” 是拿生命当儿戏

潍坊融媒评论员 赵春晖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日,视频博主“山取画材”独自进云南哀牢山收集材料的视频在网络走红,也让哀牢山再次走进公众视野,登上社交平台热搜。自从博主的视频走红后,不少游客纷纷选择在国庆假期来到这神秘的“小众”地区一探究竟。结果由于太多人拥入哀牢山,原本人烟稀少的哀牢山变得人满为患。

这个国庆假期,以地势凶险、神秘莫测著称的云南哀牢山因为短视频的“推波助澜”突然爆火,成为热门旅游地,吸引众多游客“探险”。这片曾因存在诸多“不可预知危险”而人烟稀少的“禁区”,就这样变成了人潮涌动的“景区”。

哀牢山范围非常大,除了部分区域已被开发为较为成熟的风景区,还有很多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区域,这些地方气候变化多端、地形条件复杂、缺乏通讯信号、常有野兽出没、救援难度很大,普通游客如果贸然进入,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哀牢山的走红,在于其未被开发区域的神秘感,激发了部分游客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探索欲。近年来,这种“野生”“小众”的景区,频频因为社交平台的“种草”而走红,但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屡有发生,一次次惨痛的教训,让人痛心不已。

对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来说,人类其实非常渺小。任何人都要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追寻人迹罕至的旅行区,让自己陷入不可预知的险境,并非明智之举,更是拿生命开玩笑。游客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外出旅游一定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严格遵守当地规定,不能把“安全提示”当成耳旁风,避免盲目跟风,让旅游成为一次安全而美好的体验。

当地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也要学会提前预判,防患于未然。对于互联网带来的“流量”,一定要客观、冷静、理性对待。既要加强宣传引导,针对自然保护区和未开发区域,尤其要加强巡逻和监督,防止游客擅闯“禁区”。同时,要提前完善必要的防护措施,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既要把好关,严防游客擅闯“禁区”,又要想好万全之策,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要及时进行救援,最大程度确保游客生命安全。

互联网平台也要主动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安全风险提示义务,对于一些接待能力弱、不属于正规景区景点的信息,理应加大审核力度,对于明显存在安全风险的信息更应该加强监管主动“限流”,一定要把游客的人身安全摆在首位。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新闻邮箱:wfgdxmt@126.com
版权所有 ©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