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打着“工厂直发”的幌子玩套路
□潍坊融媒评论员 赵春晖
据《法治日报》报道,在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直播间打着“工厂直发”“工厂实景直播”等口号进行带货,其使用的套路如出一辙——端坐在商品堆中的出镜主播、源源不断传送商品的传送带,给观众营造出一种身处工厂的景象。然而,其中不少直播间实际上是被精心搭建而成,背景可能只是静态图片或循环播放的录播视频,抑或用绿幕抠像等技术合成的虚拟场景。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家想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进而提高产品销量,无可厚非。不过,在直播带货中,一些商家为了满足消费者追求源头好货、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性价比高等心理需求,竟然打着“工厂直发”的幌子玩起套路。
很多主打“工厂直发”的直播间,要么是借助传送带等道具的伪装,营造出虚假的生产流水线作业场景;要么是通过绿幕抠像、AI合成等高科技视觉特效技术,伪造出直播背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只要是在直播带货过程中伪造“工厂直发”场景,却不进行明确标注,都是在虚构场景诱导消费者购物。这种销售方式,让消费者根本无法知晓商品的真实来源和生产情况,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如果任由这种假工厂、假流水线、假田间地头大行其道,短期看透支的是消费者的信任,长期看影响的是直播带货行业的未来。对此,市场各方一定不能坐视不管,需要共同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类似不法行为,为直播间找回真实和诚信。
平台方一定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直播内容加强审核和把关,对于一些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直播间采取“限流”“封禁”等措施,坚决刹住这股不正之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公平秩序。市场监管部门也要与时俱进、创新手段,提升网络销售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涉嫌虚假宣传商家的违法成本。同时,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广泛征集线索,积极受理消费者的举报。此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
真诚,胜过任何套路。“工厂直发”本是降本增效、给消费者让利、赢取消费者信赖的真诚之举,不能成为商家欺瞒消费者的幌子。只有构建公平、透明、可信的网络销售环境,才能让网络销售发展更健康、更繁荣、更长远,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让赖此生存的商家真正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