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奇葩吃播按下停止键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薛静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大胃王”吃播潮消失近两年后,奇葩吃播又在深夜兴起。从巴掌大的鱼肥油,到树枝一样的茄子秆……记者连续数日蹲守40多个直播间发现,主播们越吃越怪,只为引流和卖货。
“大胃王”吃播被明令禁止了,可奇葩吃播又出现了,越小众、越怪异的食物吃得越欢快。有的主播专门吃肥肉、喝肥油,什么腻就吃什么;有的主播专找普通人不吃的东西,茄子秆、香蕉皮,看了让人大倒胃口。
表面上是在吃东西,实际上全是卖货或者植入广告变现。据报道,有的主播一口气吃十几个烤鸭屁股,只为推销特价小西红柿;有的主播吃从猪身上剥离出来的鸡冠油,为的是推销夏威夷果……为了赚钱,一些主播已经毫无理智甚至尊严可言,以畸形饮食方式博眼球,既有害个人健康也造成食物浪费,甚至对社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近两年,一些网络平台奉行“一切向流量看齐”,致使网络传播呈现出一种不健康的态势。为了博取流量,吃奇葩食物、拿剧本当现实、线上吵架线下约架等问题视频频频出现。为了获取观众的关注,主播们甘愿自我物化,成为流量的“奴隶”。而观众们更把猎奇当解压工具,他们的围观叫好,更加重了“病态”视频的传播。
《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近日印发,明确提出严禁制作、发布、传播宣扬暴饮暴食等浪费食物行为的节目或音视频信息。
要彻底治理奇葩吃播乱象,治标更得治本。一方面,平台应承担起监管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对那些借极端手段博取眼球的直播进行下架,并对违规主播进行警告乃至封禁处理,倒逼主播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而不是成为流量的工具。同时多推广健康、有科普意义的吃播内容,为吃播界吹进更多清风。有关部门也应加大执法力度,对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明显“踩”法律红线的行为进行查处。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引导公众提升文化素养,多关注食物的本味以及文化的传递,而不是单纯追求“奇”与“怪”。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食物之于我们,不仅是果腹之需,更承载着美好的情感。流量也没有原罪,只是追求流量与“君子爱财”一样,都需“取之有道”。拒绝低俗的猎奇吃播,守住对食物的那份敬重,维护好干净阳光的网络环境,当从你我做起。
编辑:冯淑杰
一审:冯淑杰 二审:王洁钰 三审: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