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锐评
新派锐评丨把好门 别让老年大学沦为“韭菜课堂”
2025-02-20 10:38:14 编辑:孙锦

把好门 别让老年大学沦为“韭菜课堂”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孙瑞荣

  据《法治日报》报道,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老年大学作为老年人学习、社交的重要场所,越来越受到这一群体的青睐。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不良商家盯上了老年教育这个“香饽饽”,以“办老年大学”为幌子,打着“免费体验”“名师授课”的旗号,将推销课程包装成“学习机会”,诱导老年人掏钱购买高价课程,赚取高额利润,导致一些老年人掉入消费陷阱。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上老年大学。丰富多彩的课程让他们增长了知识,提升了技能,还愉悦了身心。

  但是,老年大学一“位”难求。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已达7.6万所,参加学习的学员2000多万人,但只能满足8%左右有需求的中老年人。供不应求,让民办老年大学、教培机构“活”了起来,市场上掀起了一波老年教育加盟潮流,同时也为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些不良商家打着“办老年大学”的幌子,行卖课、卖药、卖保健品之实,诱导老年人掏钱消费,赚取高额利润。比如,原本声称提供的免费书法体验课,在实际课程中却变成了价值数千元的课程推销;又如在中医养生课程上,课程内容被转化为高价保健品的推荐。

  老年人群体往往具有较高的财力,但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不少老年学员毫无戒心、不明就里,看到挂着“老年大学”的招牌就深信不疑,成为不法商家的目标。某些老年大学、老年培训班,自开始就不是奔着赚学费来的,而是攒局、钓鱼的“定制型卖货专场”,大有请君入瓮的意思。这种混淆教育和商业利益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商家通过组织“养生课”“老年旅游团”等来卖货的模式并无二致。

  老年教育需求日益高涨的当下,兴办老年大学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守护老年教育的“净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要扩大公办老年大学规模,以“良币驱逐劣币”。不仅可以更好满足老年人群的学习需求,也会让一些问题老年大学失去生存空间。其次,要筑牢监管防线,尽快推动老年教育立法,明确办学标准、课程审核、收费规范等,将民办机构纳入教育或民政部门统一监管;要建立相关“黑名单”和联合惩戒机制,对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的机构“一票否决”。再者,要强化维权保障,简化针对老年人的举证流程、降低维权成本,支持消协、公益组织提起集体诉讼,形成震慑效应,为老年人撑起保护伞。与此同时,子女应主动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帮助他们警惕、识别消费陷阱。

  期待更多老年大学在向老年人敞开大门的同时,也能少些套路、多些真诚,助力老龄事业发展,帮更多老年人圆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之梦。

编辑:孙锦

一审:孙锦 二审:魏慧聪 三审:王维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新闻邮箱:wfgdxmt@126.com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