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锐评
新派锐评 | 别给高仿“饺子”们可乘之机
2025-02-25 10:26:57 编辑:王洁钰

别给高仿“饺子”们可乘之机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孙瑞荣


据上游新闻报道,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各大社交平台上都有大量标注是“饺子导演”“饺子”的高仿账号,有的账号粉丝高达数十万。对此,相关平台工作人员表示,经核实众多账号都是仿冒的,已累计查处400余个仿冒饺子(杨宇)的账号。

《哪吒2》大火,导演饺子成了红人,也招来一帮蹭流量的魑魅魍魉。各大平台上出现不少假冒导演饺子的账号,有的账号粉丝数十万,有人快速吸粉后开始卖号,有人则是挂出卖货链接。

事实上,导演饺子仅注册了微博账号,并未涉足其他短视频平台。这些所谓的“饺子导演”账号,无疑全是高仿冒牌货。它们犹如网络“寄生虫”,借助饺子的名气收割流量红利。如此愚弄公众、混淆视听,让人深恶痛绝、不胜其烦。

其实,这类仿冒名人账号并非第一次出现。不管是社交平台上五花八门的“罗翔语录”,还是短视频中层出不穷的“靳东”,长期以来,这类仿冒的名人账号归根结底是流量经济野蛮生长的结果。在流量经济时代,与热点IP和人物绑定,是降低引流成本的捷径,能快速吸引大量粉丝关注。仿冒号泛滥,不仅把网络空间搞得乌烟瘴气,还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姓名权,误导广大网友。

要彻底解决网络账号仿冒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各类账号运营者要自觉自律,摒弃这类“不劳而获”的流量思维,蹭热度应适可而止,靠仿冒名人账号吸引粉丝,终难长久,一朝被识破,名利都将成泡影。平台应提高对仿冒账号的识别能力,做到实时监测、及时处理;同时,完善账号注册审核机制,对疑似仿冒账号进行严格筛查。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网络仿冒行为的法律责任,加大惩处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广大网民也应增强辨别能力,不盲目关注和信任来路不明的账号,一旦发现仿冒行为,及时向平台或相关部门举报。

清朗的网络环境,容不得以假乱真。网络仿冒账号的治理,不仅关乎个人权益的保护,更关乎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真实、有序、安全的网络环境,让网络真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有益平台。


编辑:王洁钰

一审:王洁钰 二审:冯媛媛 三审:姜健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新闻邮箱:wfgdxmt@126.com
版权所有 ©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