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锐评
新派锐评 | 让“零添加”套路 彻底无路可走
2025-03-31 10:53:01 编辑:冯淑杰

让“零添加”套路

彻底无路可走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薛静


据新华社报道,“零添加”真的不含添加物吗?盐油糖该如何避免过量摄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3月27日公布了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消费者特别关心的“零添加”、食物过敏、盐油糖标示等内容,均有明确规定,旨在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维护公众健康,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在不断提升,对于食品本身的品质有更高要求,不喜欢过多的食品添加剂。最近几年,“零添加”的概念大行其道。在超市货架前,“零添加”三个字仿佛让商品显得格外纯净。消费者趋之若鹜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天然”崇拜心理驱使。

“零添加”是什么概念?许多消费者理所当然地认为,标注了“零添加”,就是食品中没有一点添加剂。然而,多个“零添加”产品藏有猫腻,有的把“品牌+0”申为商标,让消费者误以为是“零添加”商品;还有的偷换概念,自定义“零添加”,比如说是“0蔗糖”“0添加糖”,结果海藻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浆、浓缩苹果汁等其他形式的糖没少加。食品专家指出,所谓的“零添加”既不意味着更安全,也不代表着更营养。

其实食品添加剂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可怕,实际上,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添加剂,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滋生,抗氧化剂能延缓油脂酸败。而拒绝所有添加剂的食品,往往意味着更短的保质期、更苛刻的储存条件,甚至更高的变质风险。只要安全、合理使用添加剂,不仅能避免食物的腐坏浪费,让人在千里之外也能品尝到某一地的特色美食,也促进了现代社会食品的极大丰富。

“零添加”大行其道,大肆“收割”消费者,表面看是消费者不明真相会错了意,而实际上则更像是相关企业的“精准”营销。某些商家通过玩弄文字游戏,制造“零添加”的概念,不外乎是为了制造焦虑情绪,误导消费者判断。更有甚者利用消费者相关知识不足的短板,暗示、影射其他产品含添加剂危害健康,有恶意竞争、扰乱市场正常竞争秩序之嫌。

随着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正式发布,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也就意味着商家不能再玩文字游戏,不能拿“零添加”当营销噱头了。

食品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此次国家出台相应标准,对“零添加”问题予以规范,要求具体、指向清晰,正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守护,让消费者得以科学、自主选择食品。也是倒逼商家把功夫下在产品品质上,少玩营销花样,实打实研发健康产品,真正守住诚信经营的底线。这也需要强化全链条监管合力,对那些无视法规,继续以套路宣传引诱消费者的商家予以查处,还市场公正公平的经营环境。

同时,也应加大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成分等添加物的科普力度。道理越辩越明,只有让公众理性看待现代食品工业技术,深刻认识、了解食品技术的可靠性,主动消除消费焦虑和科学理性的矛盾对立,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被营销话术哄骗。


编辑:冯淑杰 张兴红 宫海娜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新闻邮箱:wfgdxmt@126.com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