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锐评
新派锐评 | 打击“饭圈”乱象 还体育一片净土
2025-04-10 14:11:54 编辑:陈晓芳

打击“饭圈”乱象 还体育一片净土

□本报评论员 孙瑞荣

  据新华社报道,近期,网信部门会同体育主管部门持续加大对网上体育“饭圈”问题治理力度,依法严惩拉踩引战和攻击谩骂等行为,清理违法违规信息160万余条,处置账号7.6万个,其中关闭账号3767个,切实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一段时间以来,网上体育“饭圈”乱象加速蔓延,一次又一次挑动公众的神经。一些人员打着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等旗号开设或者组建专门账号、群组、贴吧和超话,诱导非理性应援,挑动群体对立,甚至借此敛财牟利,对广大网民特别是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
  “饭圈”文化对体育圈的“侵蚀”早已令众多运动员们头痛不已。发私信骚扰、追逐堵截、怼脸拍摄运动员,在网上挑起不同运动员之间的粉丝群体谩骂等乱象,已经严重影响到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这种失控的“饭圈”文化,不但不利于运动员心理健康和比赛公平,更有可能侵蚀年轻一代的价值观。
  支持自己喜欢的运动员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掌握理性与非理性的分界线。“饭圈”的粉丝有强烈的排他性,这种狂热的偶像崇拜严重消解了体育精神。而真正的体育迷是以认同体育精神为基础,既喜爱自己喜欢的选手,也能尊重对手。
  “饭圈”乱象看似是部分粉丝的盲目之举,实则背后隐藏着一些人借粉丝之名、行逐利之实的利益链条。在电商和社交平台上,有一些不法分子违法售卖运动员个人信息,提供有偿代拍、私拍等服务。利益驱动下,体坛渐成顶流“星工厂”,一些不明就里的粉丝愈加偏狭、疯狂,一步步混淆了“热爱”和“骚扰”的边界。
  打击“饭圈”乱象是一场不容懈怠的持久战,需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一方面对畸形的“饭圈”文化应该露头就打,该禁言的禁言,该清理的清理。另一方面通过主动引导、指导,增强大众对“饭圈”乱象的鉴别力,有效降低被“饭圈”乱象裹挟的风险。
  公众要理智追星,与运动员保持合适的距离,让运动健儿自由驰骋赛场、闪耀体坛。重拳出击整治体育“饭圈”,还赛场环境一片清朗,这才是对运动员最好的支持,也是对体育精神最好的守护。


编辑:陈晓芳 张兴红 贾春毅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