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书岂能“失信于人”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薛静
AAA级信用等级证书、AAA级质量服务诚信单位、AAA级诚信经营示范单位……一些企业拥有各类信用证书,这些证书真的可信吗?记者调查发现,企业信用评价市场鱼龙混杂,一些机构两三个人加一台打印机就能“出证”,“今天交钱,明天拿证”“多交钱多办证”。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信用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信用评价服务,更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起到了“金字招牌”的作用,既能证明企业诚信度,又是企业参与招投标、进行融资的必要“门槛”,其重要性堪比“身份证”。
然而,企业信用评价市场如今鱼龙混杂,这些颇具分量的信用证书成了不法分子用来牟利的工具。据相关新闻报道,AAA级信用等级证书只需1000元的价格、“一到两个工作日就能办好”;一些机构表示,只要花钱就能办理不同领域、不同性质、不同等级的信用证书,甚至自建证书查询网站,提供造假“一条龙”服务。在他们的操作下,企业信用评价服务俨然成了“信用买卖”,轻松获得高额收益。
花点小钱就能秒变信用“优等生”,这样的知假造假行为无疑会给市场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还触犯了法律红线。从长远来看,任由这些假证书横行,会严重影响正规信用评价机构的业务开展,导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进而损伤社会的诚信基石。消费者也不要轻信一些商家展出的所谓诚信证书,要甄别颁发证书的评价机构是否靠谱、声誉如何,避免被无信用的信用证书误导。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社会,岂能让信用证书“失信于人”?企业信用评价乱象扰乱市场秩序,埋下违法经营风险隐患,要尽快扫除监管盲区,加强约束,做好引导。
一方面,需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打破信息共享的壁垒,实现通过正规途径查询证书真伪,让“李鬼”无法变“李逵”。另一方面,还需要多部门共同发力,强化沟通协作,对公然售假的机构予以查处,对一些网站平台上的不法商家予以封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制造和买卖虚假信用证书的违法行为。同时,也要引导企业树立诚信意识,通过出台措施倒逼企业放弃“走捷径”的侥幸心理。
唯有多管齐下,从根源上消除“信用买卖”,才能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编辑:朱明洁 孙锦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