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埠山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探索“1+1+N”结对共建新模式,以“一村一发展顾问”为基础,开展理论宣讲、矛盾化解、惠民助困等N项活动,把资源“拢”起来、群众“聚”起来、作用“显”起来,蹚出了一条“党建领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域提升”的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顾问驻村,指导村级发展新方向
一是队伍共育,打造人才“聚宝盆”。挖掘产业能手、在外能人、企业家、退休老同志等19名优秀人才担任“村级发展顾问”,发挥经济、社会、信息等资源优势,强化村级造血功能,提升村级发展能力。开展美德润心讲座、种植养殖技术、创业就业指导等各类培训5期,培训党员群众420余人,推动专业人才与村级发展深度融合。二是亮点共创,建言献策“绘蓝图”。发展顾问每月列席村级会议2次,围绕产业规划、基层治理等工作提供意见建议31条。市委宣传部退休干部刘西海,指导官路村组织村内退役老兵成立志愿服务队,打造百米国防教育宣传长廊、红色村史馆,组织开展老兵志愿服务、国防教育宣讲等活动,村级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山下于、北大于河、下八甲等村陆续打造村史馆、金秋采摘节、“无废细胞”村庄等特色亮点6处,开展村级阵地场所规范提升4处,最大限度盘活资源。三是矛盾共解,精准问需“零距离”。发展顾问、法律顾问联合开展文明宣讲9场,解答群众咨询110件,化解矛盾纠纷5件,提供法律意见2条,开展法治宣传7次。从两代表一委员、退役军人中选聘“民情信息员”90余名,开展网格走访、汇集民意、政策宣传等事务30余次,走访村民5100户,收集问题22条,办好事、解难题11个。
二、结对共建,形成资源整合新优势
一是村企结对互帮,激活共富“新机遇”。开展“一企帮一村”精准结对, 企业定向提供就业岗位、对村民进行订单式培训,打造村内“微工坊”2处,累计解决村民就业93人。11家企业在春节、重阳节等时间节点捐赠爱心物资36次,捐赠公益项目3个,捐款捐物总额9.5万元,实现了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共赢。二是资源结对共享,开辟便民“直通车”。聚焦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要素,凝聚社会资源,与潍坊医学院、符山卫生院结对开展老年人义诊、妇科专项体检等惠民服务20余场;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布局,潍坊八中与乐埠山中学结对共建,实现优质资源辐射联动;携手潍坊农商银行、北海村镇银行,开展金融惠民及反诈宣传活动2场。三是服务结对开展,架起帮扶“连心桥”。创新“教育引导+关爱帮扶”文明实践新模式,各村组建学雷锋、小蜜蜂、巾帼工作队等19支志愿服务队伍,打造“龙腾2024黄河大集”“益启爱·筑梦未来”“情暖夕阳”“护蕾行动”等公益服务品牌,与啄木鸟电力、美生公益、扬帆公益等20余家社会公益组织结对开展服务活动160余次,服务时长超1万小时,带动千余名群众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中。
三、跨村联建,凝聚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是平台联动,打造文体活动“服务圈”。整合阵地、资金、服务等资源,打造中国楹联文化村、中国楹联文化基地3处,组织开展书画楹联艺术研讨活动56场,开展“艺术点亮乡村”书画展16场。官路村举办全区首场“村BA”篮球赛,各村承办篮球、乒乓球、八段锦、健身气功等活动、赛事40余场次,组建广场舞、锣鼓队、秧歌、戏曲等文艺队伍10余支。二是治理联抓,共画和美乡村“同心圆”。联建村实行“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网格协同,带动群众共同参与环境整治、应急处突、日常巡查等治理难题。今年以来,消除消防、防溺水等安全隐患31处,清理人居环境“顽疾”16处。三是产业联谋,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采取龙头带领、行业联动、项目牵引等方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积极培育良田春秋家庭农场、新二甲村草莓、“乡醇”猕猴桃等新型农业主体。流转土地入股“绿野模式”,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过10万元。挖掘“山下于村史馆-范企奭大院-官路村红色文化展室”等文旅线路,串联村域内山水水泥、新锐通航等企业资源,推动“工业+旅游+研学”深度融合发展,累计吸引游客22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