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由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潍坊市中医院承办的山东省“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市启动仪式暨孙付军传承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举行。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科教处处长牛晖,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于静之,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针灸研究所)所长孙付军,潍坊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苏茂泉出席仪式并讲话。潍城区等6个县市区卫健局有关负责同志及6个县市区工作室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员,潍坊市中医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活动。启动仪式由潍坊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市中医院党委书记王冰主持。
牛晖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潍坊中医药资源丰富,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群众基础深厚。潍坊作为全省首个“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市,一是要提高认识,深刻把握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潍坊要在“四个一”新模式方面探索一条“技术破题、机制创新”的新路径,承担探路子、定模式的重要任务,为全省提供改革样本。二是要聚焦重点,探索建立基层中医传统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要突破人才供给瓶颈,构建“造血式”培养机制。以孙付军研究员的“六经学术体系”为基础,形成“易学、易用、易推广”的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要引入绩效激励政策,激活基层中医人员活力。试点县市区卫健委要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及时跟进支持政策,确保人才“下得去、留得住”。三是要凝聚合力,加强集成统筹合力推进试点工作。要将试点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高位统筹,强化责任担当。孙付军研究员团队要成为“省级资源下沉”的枢纽,与各工作室加强联动配合,为基层培养更多的骨干师资。要高效联动,发挥专家引领,探索建立“省级督导、市级考核、县级落实”联动评估管理机制。
苏茂泉同志在致辞中强调,孙付军教授是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应激性损伤靶点针推疗法”、“六经定位脉诊诊疗体系”省中医药特色疗法项目负责人,在中医针灸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为慢性疼痛、功能性疾病等疑难杂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山东省“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市启动、孙付军专家工作室揭牌,是潍坊中医药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既是对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冲锋号。他表示,市卫生健康委将全力保障新模式试点实施,把这项工程打造成惠及民生的示范标杆,培育出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中医药人才,为建设健康山东贡献潍坊智慧,让千年岐黄之术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于静之同志在讲话中介绍了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基本情况。他指出,试点市启动和孙付军传承工作室揭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中医药强省”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推广转化的具体行动,更是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与潍坊市卫生健康委、潍坊市中医院合作的重要成果。通过创新实施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四个一”新模式,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技术传承与创新发展平台,培养出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基层中医药人才,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促进特色疗法在更广范围内惠及人民群众。
潍坊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市中医院党委书记王冰主持启动仪式。
随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科教处处长牛晖,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于静之,潍坊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苏茂泉,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针灸研究所)所长孙付军共同启动山东省“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市项目。
启动仪式后,孙付军教授与潍坊市中医院、潍城区中医院、坊子区人民医院、青州市立医院、高密市中医院、临朐县中医院、昌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7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共同为“孙付军传承工作室”揭牌。
随后,举行了孙付军传承工作室拜师仪式。36名弟子行三鞠躬礼、呈拜师帖、敬清茶,重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的师道传统。孙教授以《伤寒论》竹简为信物赠予弟子,寄语后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六经学术体系"将同步植入基层医疗机构,让"一脉知阴阳,三指定虚实"的诊法绝学以及独特的针法用药惠及更多百姓。
仪式结束后,孙付军教授以《中医生命观》为题进行专题授课。
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传统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标志着潍坊市中医药事业在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千年医脉,在此刻焕发新生;悬壶济世,于今朝再续华章。潍坊正以守正创新的铿锵步伐,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新的传奇。
来源:潍坊市中医院
编辑:张萌 张永超 宫海娜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