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潍坊资讯
以风筝为笔 绘就文化传承长卷——记潍坊市“五老”志愿者陈玉林
2025-04-14 15:28:07 编辑:刘小丽

  新派讯 “风筝,是潍坊闪耀的城市名片;风筝文化,则是潍坊底蕴深厚的底色与灵动的神韵。想要传播好风筝文化,讲好潍坊故事,就得从老百姓入手,尤其要重视对孩子们的传承教育。”如今77岁高龄的陈玉林,曾担任潍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是潍坊风筝艺术研究交流协会的创办发起人,参与起草了全国唯一一部省级风筝标准——《山东省风筝标准》,并主编《风筝制作技艺系列传承教材》。现在,他还是潍坊市的一名“五老”志愿者。他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文化工匠,用他的一生与风筝紧紧相连,以满腔热忱传承和弘扬着风筝文化。

  陈玉林深知,风筝文化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他积极投身公益教育活动,为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支持的“爷爷奶奶一堂课”开讲公益性风筝课,一讲就是四年。他创办社区“五老”工作室,开办“网上风筝课堂”,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传授风筝知识与制作技艺。每逢六一儿童节,他都会向社区青少年赠送《做风筝》绘本,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风筝文化的熏陶。他还将风筝文化引入北苑辖区四所学校的校本课程,带动形成一支12人的风筝非遗文化志愿服务队,壮大了风筝文化传播队伍。

  市区各学校学生以及外地的高校学子纷纷慕名来到陈玉林工作室参与扎制风筝。在工作室里,学子们围在陈玉林身边,认真聆听他讲解扎制风筝的技巧,亲手尝试着穿线、裱糊、绘制。在一针一线、一笔一画中,他们感受着非遗的独特魅力,传承着风筝这一非遗文化。大家看着手中逐渐成型的风筝,眼中满是对风筝文化的热爱与对传统技艺的敬畏。

  在传承风筝文化的同时,陈玉林也勇于创新。他成立“潍坊风筝文化网上公益课堂”,开设“历史故事”“风筝艺术”“理论研究”三个栏目,借助网络优势,扩大潍坊风筝文化影响力。他还利用新媒体发布一千零一个短视频作品,让网络成为弘扬风筝文化的新阵地。在风筝设计上,他创新设计“万华缘”系列精品人物风筝、微型风筝,在国内外比赛中屡获大奖。他结合现代艺术展示手段,创新《潍坊风筝艺术展》形式,并联合多地风筝组织创办“中国风筝艺术展”,积极参与开展奎文区北苑街道“万物筝春·苑绘美好”首届风筝文化艺术节,为风筝文化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陈玉林对风筝文化的热爱不仅体现在传播与创新上,还体现在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融合。他精心编写《风筝制作技艺系列传承教材》,第一册《做风筝》儿童科学绘本已出版,为孩子们了解风筝搭建了桥梁。他举办“放飞春天”活动,让孩子们在风筝上临摹“天下太平”,感受中国文字演变,体会传统文化魅力。他还深入研究,提出“中国风筝起源于山东潍坊”的探讨性推断,为潍坊风筝文化寻根溯源。

  陈玉林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广泛认可,他被评为潍坊市第七批岗位学雷锋标兵。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仍在为风筝文化传承努力。他常说:“任劳容易任怨难。”在他心中,潍坊风筝文化是家乡的瑰宝,是需要用一生去守护和传承的事业。陈玉林以风筝为纽带,连接起过去与未来、国内与国外,用行动诠释着对风筝文化的热爱与执着,让潍坊风筝这张城市名片更加闪亮。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风筝文化传承队伍中,相信潍坊风筝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飞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新派融媒体记者:李国栋/文图

编辑:刘小丽 祝超

一审:韩镇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