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2025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月20日,潍坊市融媒体中心“新派少年团小记者”走进坊子炭矿博物馆和潍坊市实物地质资料库,开展地球日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由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办,潍坊市融媒体中心、潍坊市土地储备中心、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坊子分局承办,来自我市多所中小学的80余名小记者走进坊子炭矿遗址文化园,通过实地探访、科普讲解与互动体验,深度了解煤炭形成历程、矿石资源特性,在沉浸式学习中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据悉,活动共组织三场,将有200余名小记者参加本次主题活动。此次地球日活动旨在通过青少年视角,传递“保护自然资源、守护共同家园”的生态主张。
穿越亿万年:解码煤炭的“前世今生”
在坊子炭矿博物馆,泛黄的老照片、巨型煤层剖面模型与全息投影技术交相辉映,勾勒出煤炭形成的壮丽史诗。讲解员以“植物的涅槃之旅”为引,讲述了3亿年前石炭纪森林如何在地质运动中深埋地下,历经高温高压淬炼,最终形成黑色“工业粮食”的过程。小记者们手持记录本,仔细标注“成煤期”“碳化作用”等专业术语,更通过触摸真实煤块,直观感受“从树木到煤炭”的神奇蜕变。
“原来每一块煤炭都经历了亿万年的时光!”来自潍坊北海学校的小记者张同学感叹,自然资源的形成如此不易,我们更应该节约利用。
矿石大观园:触摸地球的“五彩脉络”
在矿石陈列区,矿物标本搭建起“地球矿物百科全书”:晶莹剔透的水晶簇、金光闪耀的黄铁矿、层理分明的页岩标本……讲解员结合“矿石用途图谱”,生动解读矿物如何融入日常生活。
互动环节中,小记者们分组参与“矿石盲盒挑战”,通过观察光泽、硬度、纹理等特征辨别矿物。小记者们在游戏中掌握科学方法,更深刻理解“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的特性。
珍爱地球:聆听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之道
在活动过程中,讲解员和小记者们分享从“工业重镇”到“生态遗址”的转型故事。“过去我们挖煤,是为了发展;现在保护矿区、建设博物馆,是为了让后人懂得敬畏自然。”讲解员的讲述,让小记者们直观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据悉,近年来坊子炭矿通过生态修复、工业遗迹保护与科普教育融合,已成为山东省重要的地学实践基地。
从“知”到“行”:小记者化身生态文明传播者
小记者们在准备好的幕布前签名留念,共同发起爱护地球的倡议:用好每一张纸、绿色低碳出行、分类投放一次垃圾、呵护身边的绿意、向家人宣讲生态知识。“我给地球妈妈画幅画”,小记者们集体创作,用手中的画笔画出对地球的祝福。知识竞答环节,小记者们踊跃回答,积极展现研学成果。“我要把今天学到的‘煤炭形成需要3亿年’,要珍惜资源、爱护地球,告诉全班同学,让大家都节约用电。”来自高新区金樱学校的王同学说。
活动过程中,小记们收获满满,从地质运动的宏观视野,到矿物晶体的微观之美;从工业文明的资源依赖,到生态文明的责任担当。这场穿越时空的地矿之旅,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颗“生态保护”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悄然扎根。
“地球日的意义,远不止于今天。当孩子们触摸到地球46亿年演化的‘脉搏’,便会真正理解‘人类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深意。期待更多人加入守护行列,让生态理念深入人心,让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新派融媒体记者:赵金凤/文图
编辑:刘小丽 祝超
一审:韩镇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