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发布会|潍坊拓展创新“三个模式”,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2023-07-12 20:25:56 编辑:

潍坊广电新媒体讯 7月12日,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袁增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宋正树,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路全东,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立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军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我市不断拓展创新“三个模式”,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五年来,农业总产值增长25.7%,达到1236.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达到2563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1比1。

一、突出抓好稳产保供这个头等大事

农业根基更加稳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五年来,我们坚持粮食生产面积和产能一起抓、耕地保护数量和质量一起抓、食物供给品质和多元一起抓,切实把稳产保供这件大事要事办好办妥。

一是稳面积提产能。紧紧围绕稳面积、提单产、增产能,实施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30万亩、总产稳定在87亿斤左右,今年夏粮又喜获丰收。

二是稳数量提质量。坚决守牢耕地红线,扎实推进耕地后备资源治理及盐碱地耕地提质改造,新建提升高标准农田107.3万亩,总量达到580万亩,占基本农田的66%。

三是稳供给提效益。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播种面积达300万亩、总产量达1300万吨,蔬菜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稳定发展生猪生产,能繁母猪存栏29.54万头,加快奶牛肉牛“双十万”工程建设,万头奶牛场达到6处,肉牛产业强镇达到4个,肉蛋奶总产量达170万吨。

二、突出抓好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

农业优势更加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融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融入“双循环”,农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

一是做强龙头。坚持育引并举,培育壮大得利斯、诸城外贸、惠发等本土龙头,引进泰国正大、伊利、新希望等行业龙头,着力打造龙头企业梯队,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100多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超过2600亿元、居全省第一。

二是做长链条。加速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形成了粮食、蔬菜等八大优势产业集群,蔬菜、畜禽、农机全产业链规模均超过千亿元,农机装备产值占山东的一半、全国的1/4,5个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全省第一。

三是做活业态。加快建设“三农”智慧大脑,在10大农业领域布局数字应用场景150个。农村网络店铺超过9万家,网络零售额达200亿元。打造提升乡村旅游精品路线12条,建设一批“网红打卡地”,农业实现由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潍坊农业优势和竞争力更加鲜明。

四是做优品牌。把潍坊农业作为一个大品牌来经营,努力将品牌做大、做优和做强,靠标准、靠质量打造“潍坊农品”好口碑,形成了从产品到产业、从企业到区域的品牌体系。建成全国唯一的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潍坊蔬菜标准推广到27个省区。

三、突出抓好和美乡村这个基础工程

乡村底蕴更加鲜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五年来,我们以让农民尽快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为目标,持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公共服务便利度,促进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

一是提升环境整治水平。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农村无害化厕所实现应改尽改,全市300户以上自然村农村公厕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第一。

二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改善农村道路、供水、农房质量、数字乡村等建设水平,累计提升农村道路4464.6公里,通户道路硬化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基本实现“村村通”,建成省、市两级美丽乡村1767个,美丽庭院比例达到48.7%以上,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乡村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5.8%,92.6%的基层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农村“两公里·半小时”服务圈实现全覆盖,农民生活更加便捷。

四是提升乡村善治水平。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网格化、社区化、信息化和积分制“三化一制”治理模式全面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移风易俗成效显著,“道德银行”、“以孝治村”等模式全国推广,农村更加稳定安宁。

四、突出抓好改革创新这个核心动力

发展活力更加迸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迫切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五年来,我们秉承“三个模式”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实施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为农村发展激活动能。

一是坚持科技引领。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建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创新大脑,突破种业“卡点”,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75%,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率达80%、亩均增产30%以上,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科技力量的加持,让潍坊由农产品的生产区转向技术标准的输出地,核心竞争力、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强。

二是坚持改革撬动。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试点等24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任务,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617.9亿元,经营性资产225.4亿元,分别比改革之初增长32.5%和30.6%,754个村集体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

三是坚持开放发展。全国唯一的农业开放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探索形成了农产品快速通关、国际农产品质量检测互认等33项制度创新成果,蔬菜的出口量、禽肉的出口货值分别占全国的1/8和1/6。高规格举办中国—东盟数字农业论坛、首届智慧农业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活动,加快推进全市农业全方位、全领域开放发展。

五、突出抓好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

农民农村更加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五年来,我们以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目标,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快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格局。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坚决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防返贫监测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市3.8万户、6.7万名脱贫人口脱贫质量持续提升,2593户、5576名监测帮扶对象得到及时帮扶,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在省考核中连续3年取得满分成绩。

二是汇聚资源要素。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累计整合涉农资金302亿元,发放涉农贷款达5776.9亿元,吸引超过400亿元工商资本集中投向乡村,五年增长593%。

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多级订单”“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达到79家,3.2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累计辐射带动小农户615.2万户,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时光见证不凡,奋斗续写华章。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冲锋号,我们将全面对标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市委“七个加力突破”和“争一等、争第一”要求,聚焦关键,加力突破。一是高起点谋划发展路径。绘制农业强市发展图谱,确定路线图、施工表,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确保潍坊“三农”工作始终走在前、不断开新局。二是高质量培育发展动能。抓好龙头企业引育、数字赋能、园区建设、集群发展,加快“三农”智慧大脑升级完善,打造种业硅谷,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文创农业等新业态,筑牢竞争优势,塑成发展胜势,当好农业强市建设排头兵。三是高标准打造示范样板。“点、线、面”结合,高标准建设一批和美乡村、乡村旅游“大环线”、示范片区样板,标杆引领带动,树立高质量发展新形象。四是高水平推动共同富裕。用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联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五是高效能推进工作落实。打造“三农”铁军,以激情满怀的干劲、百折不挠的韧劲、攻坚突破的拼劲,推动潍坊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加速跨越,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贡献“三农”力量。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请问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在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宋正树: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市委组织部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拓展创新“三个模式”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持续用力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各类组织建设,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去年11月,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今年3月,我市昌乐县庵上湖村党支部书记赵继斌作为全省唯一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代表,参加山东省乡村组织振兴新闻发布会并介绍工作经验。

一是选优育强乡村振兴骨干力量。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我们以镇村集中换届为契机,深入实施镇村班子“功能倍增”、“头雁领航”、乡村人才集聚三项工程,选优配强镇村领导班子,梯次培养101名“头雁方阵”村党组织书记,市县联动推选认定374名兴村治社好导师,在120个镇街全部设立青年人才党支部,汇聚青年党员、人才1.8万余名,建立起2.5万人的农村后备人才库,连续4年承办全省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累计选派六个批次、525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沉到一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农村干部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二是筑牢夯实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推动者。我们聚焦强化乡村振兴根本保障,扎实开展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千村联建、百区共富”、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三大行动,对全市6535个村党组织区分“强基”、“创优”、“示范”三类,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分类落实措施,推动全面规范、晋位升级,今年全市“示范”村党组织比例达到39%;遴选1125个具备条件的村开展党组织“跨村联建”,打造108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片区,推动村庄聚合资源、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深入开展“五清强基”,规范提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三是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们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需求,着眼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有效覆盖,大力实施“织网扎根·平急结合”行动,建强972个农村社区大党委,3487个自然村全部成立党支部并实体运行,规范提升镇村党群服务阵地1367个,设立街巷党小组1.6万余个,组织16.7万名农村党员联系服务176.7万户群众,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平急结合工作专班,平时常态化发挥作用,紧急情况强化应急支援,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效能实现新跃升。下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一主线,聚焦共同富裕目标,坚持消薄攻坚和整体规范并举、政策扶持和责任落实并重,持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在更大范围统筹资源、在更深层次激发活力、在更广领域发挥作用,为拓展创新“三个模式”、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时间关系,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农村大众记者:

你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潍坊市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工作中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

路全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潍坊市立足让文明实践真正融入乡村振兴大潮,让无形文明发挥有形作用,不断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径,通过多层次建体系、多阵线聚合力、多元化塑品牌等创新做法,提升了文明实践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带动效应,成为创新提升“潍坊模式”、打造齐鲁样板先行区的内核力量。

一、多层次建体系,形成“一张网”乡村振兴服务格局。研究制定《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落实措施》,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五有”标准打造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潍坊样板”。一是阵地体系拓展延伸。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按照“五有”标准,实现行政区域全覆盖基础上,在重点乡村、农村社区配备文明实践专管员6828名,建成4000余个文明实践点,7000多个文明实践家庭站,常态化提供接地气的“家门口”志愿服务。二是阵地功能丰富完善。在重点乡村、农村社区文明实践站设立好人工作室、党员工作室、法律服务室、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室等5300余处,建成服务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群体的“鸢都轻骑兵驿站”263处,有效拓展农村文明实践站点功能,努力传递城市文明温度。三是构建“爱心”循环体系。依托乡村、农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点,通过网格划分,串点成线打造752个“15分钟志愿服务圈”,精心设计实施便民小修、泊车引导、衣物缝补、应急救助、以服务换服务、爱心积分兑换等便民“小”项目,推动形成乡村邻里互助服务与专业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圈内”循环生态。

二、多阵线齐参与,凝聚“一盘棋”乡村振兴工作合力。以联通体制内职能部门单位为支点,撬动行业共同参与,汇聚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大能量”。一是金融领域,组织开展文明信用创评,截至去年底,全市评定文明信用户135.6万户,总授信额933.9亿元,让文明信用变真金白银;建设文明实践金融服务中心、所、点2600余处,为群众提供“金融+政务+便民+公益”四维一体、一站化链条式服务。二是农业领域,打造“农邦主”“棚管家”“蔬菜110”等线上线下项目,年均解决农技问题近20万个,为创新提升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潍坊的“三个模式”贡献文明实践力量。三是海洋渔业领域,建成350个海上文明实践流动站点,推动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教育培训等文明实践活动向海上延伸,助力海上渔业振兴。

三是多元化保供给,打造“一揽子”乡村振兴暖心品牌。聚焦农村群众所思所盼,创新“红色课堂”“板凳议事”“精准点单”“积分制管理”等活动载体,与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等结合,取得了“提振农民精气神,助力乡村大发展”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基层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一是“为老”服务方面,建成800余处“幸福食堂”,让6万多名老人花销2—10元就可以吃上一顿可口饭菜,并配套开展健康知识宣讲、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起爱老助老浓厚氛围。二是“为小”服务方面,推出“四点半学校”等志愿服务项目,将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由单纯的等家长来接延伸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连续20年开展“亲子共成长”家校社共育活动,年均举办近千场讲座,惠及家长近百万人。三是为困难群体服务方面,打造“益家小菜园”项目,利用农村部分困难群体自家庭院,组织志愿者入户开垦种菜,满足日常所需,在志愿劳动中播撒陪伴、耕种希望。

潍坊日报记者:

你好!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请问我市在乡村人才引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刘立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潍坊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聚力拓展创新“三个模式”对人才的需求,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目前,全市农村实用人才达到31.3万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7.5个百分点,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一是综合施策,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2018年以来,我市为农村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万笔、74亿元,落实各类创业平台奖补资金549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岗位开发补贴7703万元。同时,提高青年人才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支持力度全省领先。给予获得鸢都产业领军人才每人100万元资金支持,筹建人才住房1万余套,发放大学生生活补助、购房补贴8.8亿元,惠及5.6万人。

二是实施人才集聚行动,夯实乡村发展人才根基。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全方位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实现引才人数逆势增长,三年来共引进高校毕业生21.2万人,年均增幅15.2%。常态化组织开展“才聚鸢都—直通名车”“人才夜市”“直播带岗”“乡村振兴专场”等招引活动,年均举办各类招聘活动超过300场。集聚院士、国家级重点人才等科研人员549名。实施潍坊籍在外人才回引计划,摸排统计潍坊籍在外人才1.6万名,在重点高校设立青鸟驿站121处,通过开展项目对接等方式,吸引其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回馈家乡发展。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加快促进乡村人才聚集。完善基层职称评价机制,对乡村专技人才单独评审,畅通基层职称评审“双通道”,133人获得首批新型职业农民职称,5493名乡村教师“直评直聘”中高级职称。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839人晋升职员等级,为2.55万名乡镇工作人员提高乡镇工作补贴。推动建立大学生农村创业平台,获评市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平台,给予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推进“三支一扶”计划,共招募643名优秀高校毕业生服务乡村。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选树各级好青年1.9万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青年力量。

四是搭建人才培育平台,不断激活乡村人才活力。借助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引进院士2人。乡村振兴高端人才总量达到2300多人。潍坊留学人员创业园部省共建。加快农民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生态农业园区、特色专业市场等农村特色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年实名制服务创业创新人次均达10万余人,孵化成功率均在80%以上。组织实施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全市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岗47569人,发放待遇补贴9800万元。

半岛网记者:

你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请问我市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如何?

王军:

近年来,潍坊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351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治理率达到48.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47个百分点,全市24处农村黑臭水体已全部治理完成,农村环境改善明显。

一是因村施策治理。对有条件将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优先采用纳管的方式,做到“应纳尽纳”。对暂时没有条件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鼓励采用分散收集集中拉运的治理模式,建设全覆盖的污水收集设施,将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定期拉运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对人口较为集中、污水产生量较大的村庄,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对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处理。

二是注重典型引导。工作推进过程中,我市认真总结各县市区优秀经验做法,积极推广,做好典型引领。昌邑市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效路径,创新搭建集收集监管、清运监管、安全监管于一体的“智慧平台”,污水收储、运输、设施运行数据实时更新,实现污水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化、高效化,被省生态环境厅确定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昌邑样板”,该治理模式入选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典型案例。寿光市协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秸秆综合利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成功申报“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市)。

三是强化运维管护。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及黑臭水体等常态化巡查管护办法,明确了县镇村三级责任人,建立了“村级每周、镇级每月、县级每季度巡查全覆盖”常态化巡查管护工作机制。开展了潍坊市“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提升年”专项行动,共检查点位3687个,出动检查人员7300余人次,发现问题1211个,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依托“云上智环”综合管控平台,开发了线上巡查管理系统,县镇村三级将常态化巡查情况上传巡查管理系统,巡查情况、发现问题、整改进展等“一网阅知”,实现数字化监管。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新闻邮箱:wfgdxmt@126.com
版权所有 ©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