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广电新媒体讯 “我会记住‘你退后,让我来’的青春宣言,面对艰难困苦,当仁不让……”5月9日上午,座无虚席的文体活动中心报告厅里,潍坊医学院千余名师生现场聆听了“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英雄事迹,以英雄事迹照亮理想之路,在青春对话中筑牢思想之基。
分享会以现场访谈的形式为师生带来了一场感人肺腑的励志思政课,杜富国讲述了扫雷、负伤、康复到重返部队的历程。“我在请战书中写道: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你退后,让我来’,其实这句话对于我们来说很普通很平常。”“哪里有危险,党员骨干就会出现在哪里。我是组长,也是党员,在那个时候,就应该冲在最前面。”杜富国谈起自身经历很平静,现场师生们却深刻感受到了子弟兵心系百姓的为民情怀和党员冲锋在前的先锋精神。
杜富国谈起康复期间医护人员对自己的精心治疗和关心鼓励,妹妹杜富佳、弟弟杜富民也都是医务工作者,也曾奋战在抗疫前线。他表达了对潍坊医学院特殊的情感:“每个患者生命在医务工作者心中都是至高无上的。潍坊医学院有很多老师、校友参加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其实那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对于挫折,他说:“我只看我所拥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关于青春,他说:“青春就是要有重新出发的勇气。一次不行,就再试一次。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奋斗者的青春最可爱,奋斗的青春永不停息,青年加油!”对于同学,他殷切勉励:“扫雷工作跟医护人员一样,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都必须刻苦认真。带头干,挑重担。你们就是患者心目中的希望和光明。”整场报告引发热烈鼓掌35次,师生深感震撼、深受教育。
院长管英俊在现场致辞说,杜富国同志舍身排雷、舍己为人、无私报国的光辉事迹,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和认真的思考,希望潍医师生了解英雄故事、感知英雄情怀、领悟英雄精神、学习英雄品格,在新时代勇担大任、勇毅前行,真正做到学习英雄精神、汇聚中国式现代化奋进力量。她表示,本次报告会是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深入推动,广大党员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身边榜样传递党的“好声音”,在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新担当。
“最美轮椅姐姐”、我校客座教授刘晓清以朋友的身份叙述了杜富国日常生活中的阳光心态和助人为乐的动人故事。师生们更加全面、真切地感受到,杜富国不仅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排雷英雄,还是一个善良、真诚、处处为别人着想、随时给你力量的人,他的心里就住着一个太阳,永远充满光明。
现场学生与杜富国一起合唱“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4名潍医学子带来马永安老师原创诗朗诵《以青春的名义,致敬英雄》,赞美不忘初心、恪守本色的英雄精神,表达了新时代潍医青年“做乐道之人,行济世之为”的决心与“国家召唤,使命必达”的家国情怀。
8名退役复学学生心情非常兴奋,他们列队为杜富国敬军礼:“作为退役复学学生,见到自己的偶像,尤其亲切和激动。杜班长阳光坚强、热爱生活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们,视死如归、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现在,我们从军人回归校园,更要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奋斗和担当兑现青春誓言!”来自护理学院的姚秋林特别激动:“我的家乡便是杜班长服役的云南省。能够与心目中的英雄见面,并且向他学习,这是我大学生活中一次特别难忘的经历。作为青年一代,要像杜班长一样不畏困难、不惧牺牲,用肩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努力将所学服务于国家、军队和人民。”
现场的老师们纷纷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你退后,让我来’的宣言,让我们看到了杜富国的使命意识、担当精神,看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庄严承诺。我们要以杜富国同志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工作,敢于探索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将‘让我来’的精神渗透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做新时代潍医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报告会后,杜富国一行参观了校史馆、秦泗河肢体残障医学展览馆、乐道济世书院并与师生互动交流。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潍坊医学院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突出青年学生这个重点群体,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举措,通过英模人物事迹访谈会这种创新形式开展沉浸式党性教育,让理想信念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深刻、有效。
人物简介:
杜富国,2010年12月入伍,2015年6月主动请缨参加边境扫雷任务,2016年11月入党。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执行扫雷任务时,杜富国用身体保护了战友,而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受伤之后的他没有灰心绝望,而是用坚强意志、以惊人的毅力闯过一道道难关,实现了自强自立。2020年8月,杜富国成为军队广播节目《南陆之声》的播音员。杜富国先后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全国自强模范”、“排雷英雄战士”;2022年7月27日,荣获“八一勋章”。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
编辑:张萌
来源:山东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