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明确的垃圾桶、形式多样的宣传栏......近年来,寒亭区将垃圾分类作为文明创建的新坐标、社会治理的新使命,推动垃圾分类从“新风尚”向“新日常”转变,带动低碳环保、绿色节约的理念深入人心。
建全工作机制夯实分类基础
组织召开垃圾分类工作调度会、推进会,制定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等,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指导各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同时,通过定期开展培训等形式,帮助街村干部储备垃圾分类知识,争当垃圾分类指导员、监督员,做到垃圾分类有人管、有人干、有人监督。
完善硬件设施力促全民参与
寒亭区各街道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不断推进各村垃圾分类硬件设施改造升级,累计投资建设1个垃圾分类房、1处垃圾分类宣教中心、45个垃圾分类亭、125个宣传栏、166个墙体标语,切实提升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成功创建2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充分发挥垃圾分类示范村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格局。
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分类意识
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线下”通过印发宣传单页、开展宣传活动等形式逐步增加辖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村民微信群等进行垃圾分类科普知识的转发和分享,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记者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