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线
青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青年人普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情感、学业负担、择业就业等压力,心理健康状况问题已成为制约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提升青年人心理健康素养,特开设青年人心理健康专题栏目,邀请权威机构心理专家走进直播间,开设“心理小课堂”普及心理学知识,同时开通树洞邮箱答疑解惑,通过广播的传播力,帮助青年人正确认识自我、关注自我心理健康,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化解心理危机,激发学习内在动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提高心理素质、完善人格,塑造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能量满满地迎接未来!
本节目由潍坊市融媒体中心、潍坊市卫健委、潍坊市教育局联合倾力打造。每周二、周六22:00 FM89.9新闻广播首播,同日23:00 FM107交通广播、FM88.1音乐广播重播。
本期嘉宾
何敏,潍城区健康街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潍坊市最美家庭教育志愿者,擅长解决儿童青少年学习困难、亲子关系问题、学习动力激发、青春期问题等。
拒绝敏感正在慢慢加深当代年轻人的焦虑,很多人因为害怕被拒绝,遇到了各种问题。为什么“被拒绝”看上去如此可怕呢?其实,害怕“被拒绝”并不是你的错!本期节目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何敏教您摆脱“拒绝敏感性”的行为模式,改善人际关系,做真实的自己。
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不那么害怕被拒绝?
1、 认知重构:接纳与视角转换
承认敏感情绪:正视自己对拒绝的恐惧,这是突破心理障碍的前提。
重塑拒绝意义:将拒绝视为筛选机制与成长契机,而非对个人价值的否定。
弱化灾难化想象:避免过度解读为“全盘否定”,尝试寻找客观解释(如时机、对方状态等)。
2、即时应对:情绪管理技巧
转移注意力焦点:被拒后观察环境细节(如对方衣着、物品摆设),减少对尴尬感受的反复回想。
快速平复技巧:深呼吸、冥想或短暂离开场景,避免情绪升级。
3、心理建设:强化内在稳定性
每日自我肯定:通过镜子练习、记录成就等方式,强化“我值得被尊重/爱”的底层信念。
降低事件权重:运用“课题分离”思维——他人拒绝可能与其需求相关,与你的价值无关。区分“重要他人”与普通关系的拒绝,允许自己在重要关系中被拒时适度悲伤。
4、沟通与支持系统
提升沟通效能:清晰表达需求,同时练习接纳反馈。减少因信息错位导致的误解型拒绝。
建立支持网络:与亲友保持深度联结,在受挫时获得情感支持与多元视角。
5、长期视角:与拒绝共生
积累脱敏经验:主动尝试小范围被拒场景(如提出微小请求),逐步降低敏感阈值。
专业援助:若已影响正常生活,寻求心理咨询,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系统性改善。
拒绝的本质是人与事的不匹配,而非对人的否定。每一次拒绝都在推动你靠近更契合的选择,学会与之共处,方能拓宽人生的可能性边界。
来源:新派网官微
编辑:张萌
一审:张萌 二审:李婕宁 三审:姜健